|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梳妆盒里的尼雅文明

梳妆盒里的尼雅文明

关键词:尼雅文明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尼雅文明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4698982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300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

文明的最好说明便是物。人类的每一点进步,都可以找到一种相对应的物:石器、铜器、陶器、铁器。每一种文明对物的使用,都极具个性,而把这些掺和了不同地区、不同族群性情的“物”相加起来,便是人类文明的斑斓长卷。时髦,是一种无人能拒绝的物质诱惑,一种时髦可领千年风骚。假如今天有一个好事的人,将尼雅女人在1600年使用的化妆包按原样拷贝制作,相信它依然能被今天的女人追宠。

A 神秘黑匣

这个盒子2000年来从来没有被人打开过。它通体漆黑,神秘无比。

打开一个盒子,就像是打开一个未知的世界。

1995年10月,塔克拉玛干冬日的阳光下,尼雅1号墓地3号墓发掘现场,一个神秘黑色筒形漆器出土。里面装着什么?

乌黑光亮的外表,竹制的内胎,朱红色的内壁,铜制的钮环,钮环上还有用作抓手的丝带。

黑盖子慢慢移开,一个宝蓝色的圆形锦袋现出。围绕着圆形锦袋一周,是用黄色丝线织上去的十个汉字:“世毋极锦宜二亲传子孙”。

袋子紧扎着口,里面是什么?

一面银灰色的青铜镜纤尘不染地装在袋内,圆形、圆纽、圆座,圆镜正合圆袋的尺寸,纽座周围盘绕着一条龙,龙张着大口正欲吞下一枚宝珠。铜镜光可鉴人。

哈,这是一个女人的妆奁盒!就像今天女人的贴身小盒一样,里面有着各种杂乱而只有女人才懂的东西:一个蓝色的毛毡袋里,装着梳子和篦子一套。它们恰到好处地被装在两个对称的袋子里,可以折叠起来安放;还有绢制的小香囊4个,里面分别放着紫红、粉红、绿和白色的块状物,考古学家们搞不清是什么东西,但它可能就是今天女人的化妆颜料;针线轴上绕着蓝色和白色的丝线,一根插在上面的铁针已经生锈;两团用于化妆的丝棉团,上面还沾着红色的胭脂。还有一团东西让人惊讶,一缕黄色的长长的头发,不知道是妆奁盒主人自己的,还是她珍藏所爱之人的头发。

它们都是小东西,是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它们无处不在的温润与体贴,让人只能一声叹息:生命有情而易朽,造物无情而长存。

阳光在被阻绝了1000多年之后,再一次亲吻了它们的每一条肌理,而它的主人已经再也不能对镜理妆了。

这仅仅是尼雅1号墓地3号墓女主人的一件物品而已。这座墓被怀疑是尼雅王族墓,墓里男女主人身上有丝织衣物31件,锦制衣物17种,不同花色织锦13种。风衣、风帽、面纱、项链、手套、袜子、手绢、香囊都以丝绸制成。

文明的最好说明便是物。人类的每一点进步,都可以找到一种相对应的物:石器、铜器、陶器、铁器。每一种文明对物的使用,都极具个性,而把这些掺和了不同地区、不同族群性情的“物”相加起来,便是人类文明的斑斓长卷。

B 沙下尼雅

2000年前深陷沙漠的尼雅,拥有世界上最高级的物质产品。东方的丝绸,印度的棉布,西亚的毛织品,西方的玻璃器、珊瑚器;东方的龙在这里腾跃,西方的狮子在这里吼叫,古老的四大文明在这里汇聚、融合,使沉于亚洲内陆大沙漠的尼雅充满了陌生的美和流光溢彩的异质美。这一切在尼雅人的生活细微处充分表现出来。

尼雅贵族妇女的用品,可以说是用尽四海之物产,精美与优雅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尼雅妇女的颈上、鬓旁、腕间佩戴着来自热带海洋的珊瑚,来自古波斯的玻璃料珠;她们那用丝绸精制而成的化妆包里,装着来自中原的漆制粉盒、有着汉文篆字“君宜高官”和龙虎图案的东汉铜镜。

尼雅1号墓地5号墓出土了一个妇女的化妆包,它的精美时髦可以让所有看到它的人眼前一亮。它是用细毛毡和彩色丝绸再加上奇思妙想的设计而完成的。包体是蓝色的织有彩色植物花饰的细毛毡,但它将五彩的花饰放在了包的正中间;然后将红色、棕色、蓝色和白色的绢裁成长5厘米的飘带,四片一组地镶在包的两侧和底部,整个包看起来五彩缤纷;而毛毡和丝绸两种材质的结合,让这个化妆包兼具了厚重和飘逸两种风格;长17厘米、宽12厘米的尺寸,正好适宜于女人挎带。包里装着女士用的铜镜、铁带扣、红毛线绳和胭脂包,还有几缕精心保留的头发。

2000年前的一个女人的极为私密的化妆包被今天的考古学家翻翻拣拣,有一种怪异和冒犯的感觉。尤其那仿佛还带着一个人特殊味道的被珍藏的头发。

珍藏一缕头发是那时尼雅女人们的一种时尚吗?她们会在女人的相聚中悄悄炫耀一下爱人的头发吗?或者在夜深人静的夜,一个人默默揉搓把玩?

这个化妆包属于一位20至25岁的年轻女子,不知道为何,那么盛年的时候她就辞世而去,但岁月并没有使她腐朽,她的衣服、尸骨保存得非常完好,头发、眼睫毛几乎没有丝毫损伤。她长着一张窄窄的小脸,鼻子小巧而高耸,下颌浑圆,双眼微闭,如睡美人一般。棕色的头发梳成8条小辫分左右垂在胸前,长度超过半米。为了装饰头发,她的发际处还有一条极细的小辫,与6串绿松石串珠合股并垂在面部。

这位被考古学家编号为“95MN1M5”的女子堪称为“尼雅美女”了。尤其是她梳多条辫子的方式,让人自然与现在塔里木南缘维吾尔族少女按年龄梳辫子的习俗产生联想——少女未婚之前,每增加一岁就多梳一条辫子。这种习俗,真的是2000年前尼雅的遗风吗?

这就是这个沙漠王国2000年前的生活细节,上层的贵族们,以优雅的汉文贺词互致问候,“臣承德叩头,谨以玫瑰再拜致问大王”、“苏且谨以琅玕至问春君”。玫瑰是一种美好的花儿,但当年是不是表示爱情不好说;琅玕是一种美石,辞海里的解释是,“在水为珊瑚,在山为琅玕”,玫瑰和琅玕在尼雅人之间传递,让这个小小的沙漠王国充满了优雅与情调。

今天,尼雅的沙子会像水一样流淌。它的流速之快是惊人的,刚刚把沙子抛挖出来,它就又流进去了。

尼雅的风是无情的杀手,暴露在沙子之外的东西,风一会就会把它们抹平,让它们朽坏。但沙子下面埋藏着的是一个丰满而生动的尼雅,沙子是一层天然的保护,使千年的尼雅不受风和阳光的侵扰。

C “中国丝绸博物馆”

生前享受,死后还要遍穿锦缎,在另外一个世界享用。人类,从来就难以抗拒物质的诱惑,追求享乐是人的天性,不管是千年前的古人,还是今天的现代人,概莫能外。

中国的丝绸挑逗起罗马人的欲望,让整个罗马国库亏空。男人们穿丝绸是为了表明身份和财富,女人穿丝绸是为了在自己的客厅接待客人的时候,看起来像是赤裸着身体。看过尼雅的丝绸,就真正能体会到中国丝绸的绚丽、轻柔、华贵和缤纷。

丝绸是极不易保存的物品,尤其历2000年之久的丝绸更为稀少,塔克拉玛干沙漠特有的干燥不仅将丝绸完好地保留下来,而且就连丝绸中最不易保留的绿色,也都护存得完好如初。

中国的许多丝绸品种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这一次尼雅让世人大开了眼界,中国古籍上有记载的丝绸品种但现实中谁也没见过的,尼雅有;连记载也不曾提到的,尼雅也有。尼雅几乎囊括了所有中国古代丝绸品种。

尼雅——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美誉响遍世界。

“大茱荑”、“小茱荑”这是典籍上记载的汉锦流行花式,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如今它在尼雅生动着。虎、龙、狮、孔雀、骆驼、鹿、马、狗、鸟,一块织锦上竟织有13种动物图案和单双舞蹈的人。“飞龙逶迤,奔虎吼戏,麒麟漫步,仙鹤伫立,凤凰翱翔,瑞兽群聚,祥禽密布,再与曲波状的连烟、云气纹相结合,一派自由奔放的景象。”古代纺织品研究专家贾应逸用诗一样的语言写道。

也许那飞动的丝绸正是为了配合沙漠的静止,喧嚣的禽兽是为了衬托沙漠的冷寂。只有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才能真正展示丝绸的飞动之美。

艳丽绚烂的丝绸瞬间照亮了灰暗单调的塔克拉玛干。仿佛有一道光从远古射来,让这个如今毫无生命的地方充满了喧嚣。尼雅就在这华美的丝绸的背景下活了过来,演绎着梦幻般的历史。

于是,一个神奇的场景出现在人们眼前,高鼻子白皮肤的尼雅人,穿着产自中原的锦袍,用汉式的棺木,遵循中原《礼记》的规定而入葬。

这只是尼雅的一面,尼雅的另一面则是西式的。小匕首上镶嵌的象牙,女人的蜻蜓眼珠项链,还有每座房子屋后的大片果园;葡萄和葡萄酒,罗马金币和通行的古希腊、古印度的度量衡。

尼雅的生活一度是优雅而丰裕的,世界上很难再找到一个地方可以像尼雅一样同时享受当时世界上三大文明的物质成果,但尼雅的毁灭也肇始于此。在汉文明和西方及印度文明的碰撞争斗中,尼雅无所适从,最终沉陷于沙漠化作了废墟。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2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